一、原料准备与熔炼
原料处理
主要材料:高碳铬铁、废钢、锰铁、硅铁,按铬含量11%-30%、碳含量2%-3%配比。
预处理:原料破碎至粒径<50mm,电磁分离去除金属杂质,振动筛除非金属杂质。
熔炼控制
设备:中频感应电炉(如1吨炉适用于小批量生产)。
工艺要点:
分三阶段控温:熔融期(1450℃)→变质处理(加0.2%稀土合金)→脱氧(加0.15%铝丝);
炉前快速检测:直读光谱仪分析成分,确保铬含量波动≤±0.3%、碳含量≤±0.1%。
🧱 二、铸球生产线造型工艺(主流技术:铁模覆砂)
覆砂层制备
模具预处理:铁模内表面喷涂氮化硼涂料防粘模,预热至300-400℃。
覆砂控制:
覆膜砂厚度5-8mm,精加工面稍厚,非加工面稍薄;
射砂时需确保型腔排气顺畅,防止覆砂不实。
砂型强化
覆砂层紧实度≥90度,低温烘烤(100-250℃)固化后涂刷铸造涂料。
💦 三、铸球生产线浇注与冷却
浇注操作
采用负压浇注技术:真空度0.04-0.06MPa,浇注速度3-5kg/s。
垂直分型金属模配合砂型冒口,减少缩孔缺陷。
缓冷处理
浇注后立即覆盖保温棉,缓冷≥24小时,防止显微裂纹。
🔥 四、铸球生产线热处理
淬火工艺
设备:箱式电阻炉,加热速率100℃/小时,炉温均匀性偏差±10℃;
淬火介质:32号机械油,油温60-80℃。
回火工艺
井式炉低温回火(300℃×2小时),硬度调整至HRC58-62;
装炉时铸球间距>直径1/3,避免受热不均。
🛠️ 五、铸球生产线精加工与检验
表面处理
专用磨球机加工,单边磨削量≤0.3mm,表面粗糙度Ra≤1.6μm。
无损检测
全自动涡流探伤:以直径0.8mm平底孔为校准标准;
抽检比例:按GB/T17445,每批次随机抽取20个样品,破损率>1%则整批返工。
强化处理(可选)
通过钢球互相撞击提升表面压应力,增强耐磨性(参考日本工艺)。
📦 六、防锈与包装
出口产品:防锈纸包裹+木箱(内衬防水薄膜);
国内运输:编织袋包装,每袋≤1吨。
上一条: 无